GTR35 寫:台廠?
塑化劑耳機單體?(聽了GG會變小 想變偽娘的 GTR35誠心推薦^_^b)
起雲劑耳罩殼?(音染會變重 喜愛濃郁人聲的 GTR35誠心推薦^_^b)
黑心油耳墊?(帶了就生不出小孩 比保險X還好用 GTR35誠心推薦^_^b)
30秒就能通電的服貿耳機線?(是不平等通電 鍛鍊你的耳朵承受度 GTR35誠心推薦^_^b)
鄭捷無雙之我要幹大事耳機頭樑帶?(帶了之後頭會被耳機砍成兩半 但是能夠成功成"大事" GTR35誠心推薦^_^b)
我看我還是乖乖使用外國貨...
![不好意思 :oops:](./images/smilies/icon_smile_approve.gif)
其實很多耳機單體都跟台灣有很大的關係
大大這樣說太超過了,我們看到不少1000美金以上的耳機之中的單體
很多都是台灣代工的,然而很多材料也跟台灣脫不了關係
很多前端的零組件也跟台灣有很大的關係 ... 我們還不是聽得很高興
如果台灣真的那麼悲劇的話,還是奉勸遠離電子產品,隱居山林好了
我們所看到的外國貨 ... 其實很多都是台灣貨 or 中國貨而已
現在這趨勢也不用有什麼產地情結,哪裡產都一樣,法規沒訂好就是會這樣,今天也不是只有台灣這方面法規有問題
一支標榜"Made in外國"的耳機可能是對岸或台灣做的,可是外國廠在出廠前摸了該耳機一下
那支耳機就不用標MIC或MIT了 ... 所以用不著這樣子
今天台灣並不是做不出來,而是要用出一個品牌需要承擔的風險很大
搞得好,就ok;沒搞好,就等著被xx
所以才會有很多廠最多只做個代工,但不會去弄個品牌出來
代工看似雖不穩定,卻比弄個品牌的風險小很多,弄個品牌很容易大起又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