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覺得隨身耳機器材真是滿貴的0.0
 發表於 : 週日 11月 02, 2014 11:15 pm
發表於 : 週日 11月 02, 2014 11:15 pm最近想買一台小平板來隨身攜帶,上課可以看看pdf之類,不用放一台RMBP在前面讓老師懷疑你在幹麻。
突然也想試試蘋果外的產品,於是看上了sony z3 tablet compact,270g輕巧好攜帶的樣子,售價15900新台灣國幣。但是後來經過比較後,發覺這個價錢在同級平板中幾乎是最高的。上一代的nexus 7價格已經不到他的一半,韓國牌子的價錢更慘而且規格不輸,我國雙A的也是非常夠用。但是sony的就是比較輕,螢幕色澤比較舒服,令我猶豫是否要多花這一倍的錢去買入這台平板。
正當我陷入思考之際,我看了看手邊的calyx M與hugo,再想想耳上掛的D7000,又想想AK240那幾乎接近公道81000的價格。突然覺得,X!為何這些東西都這麼貴!雖然時常有人說的是那研發經費與難得的Know how,但是仔細一想,音響產品的暴利程度在電子產品中已經逆天再逆天!研發一台平板所需的人力與經費,難道會比一台播放器少多少嗎...?製作成本更不用說....
莫怪乎,有電子背景又對音響有興趣的人,都有可能在其中抓一點利潤吃,其中又以隨身領域比較好進攻,也形成各種大大小小的廠商興起。播放器/CIEM/線材的產品與廠商在世界各地已經各種興起,定價的區間也早已形成,隨便賣都是超過200%以上的超級利潤。不得不說,有些CIEM/線材都無法試聽,靠著在網路上利用人類嘗試心理的行銷模式,也達成輕鬆簡易的銷售策略。也不得不令我抱怨,隨身耳道的價格攀得如此可怕的高,難道就沒有廠商願意認真研發隨身旗艦封閉式耳罩嗎?最近的oppo pm-3算是令我期待的一個。
不知這些hi-fi廠商是否有想過,若把利潤控制在合理範圍,把價錢砍半,是否能讓銷售量增加超過1倍,得到更高的營收與利潤。現在買器材真有種隨人宰割的感覺,自己不會做,世界上會做的人也相對少,使得對這塊有興趣的燒友們乖乖掏錢出來。期待未來gameguy牌耳罩能有真正高的CP值,必定支持。
唉,仔細想想,平板使用頻率遠高於CDP。要開始跳脫還是先從韓國或開始砍好了,把Calyx M賣了來買z3 compact tablet好了 
  
			突然也想試試蘋果外的產品,於是看上了sony z3 tablet compact,270g輕巧好攜帶的樣子,售價15900新台灣國幣。但是後來經過比較後,發覺這個價錢在同級平板中幾乎是最高的。上一代的nexus 7價格已經不到他的一半,韓國牌子的價錢更慘而且規格不輸,我國雙A的也是非常夠用。但是sony的就是比較輕,螢幕色澤比較舒服,令我猶豫是否要多花這一倍的錢去買入這台平板。
正當我陷入思考之際,我看了看手邊的calyx M與hugo,再想想耳上掛的D7000,又想想AK240那幾乎接近公道81000的價格。突然覺得,X!為何這些東西都這麼貴!雖然時常有人說的是那研發經費與難得的Know how,但是仔細一想,音響產品的暴利程度在電子產品中已經逆天再逆天!研發一台平板所需的人力與經費,難道會比一台播放器少多少嗎...?製作成本更不用說....
莫怪乎,有電子背景又對音響有興趣的人,都有可能在其中抓一點利潤吃,其中又以隨身領域比較好進攻,也形成各種大大小小的廠商興起。播放器/CIEM/線材的產品與廠商在世界各地已經各種興起,定價的區間也早已形成,隨便賣都是超過200%以上的超級利潤。不得不說,有些CIEM/線材都無法試聽,靠著在網路上利用人類嘗試心理的行銷模式,也達成輕鬆簡易的銷售策略。也不得不令我抱怨,隨身耳道的價格攀得如此可怕的高,難道就沒有廠商願意認真研發隨身旗艦封閉式耳罩嗎?最近的oppo pm-3算是令我期待的一個。
不知這些hi-fi廠商是否有想過,若把利潤控制在合理範圍,把價錢砍半,是否能讓銷售量增加超過1倍,得到更高的營收與利潤。現在買器材真有種隨人宰割的感覺,自己不會做,世界上會做的人也相對少,使得對這塊有興趣的燒友們乖乖掏錢出來。期待未來gameguy牌耳罩能有真正高的CP值,必定支持。
唉,仔細想想,平板使用頻率遠高於CDP。要開始跳脫還是先從韓國或開始砍好了,把Calyx M賣了來買z3 compact tablet好了
 
  
 
  
 
 
 
  
  

 我这里 不少工作连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都达不到 月薪相当于新台币5k 或6k(我生活在三线城市 偏远县城的话 工资还要少)而且每月要工作至少200小时以上 运气差的还拖欠工资 物价呢 吃的倒是便宜 可安全成问题 吃出病 看病更消费不起了 用得呢 进口品牌的电器 服装鞋帽 比发达国家都贵 只能买国产 国产竞争压力小 所以不用心做 所以呢 买国产产品质量又堪忧 我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想想真佩服自己
  我这里 不少工作连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都达不到 月薪相当于新台币5k 或6k(我生活在三线城市 偏远县城的话 工资还要少)而且每月要工作至少200小时以上 运气差的还拖欠工资 物价呢 吃的倒是便宜 可安全成问题 吃出病 看病更消费不起了 用得呢 进口品牌的电器 服装鞋帽 比发达国家都贵 只能买国产 国产竞争压力小 所以不用心做 所以呢 买国产产品质量又堪忧 我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想想真佩服自己